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種植養殖
中藥材採收後產地加工方法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中藥材採收後,一般都是鮮品,其內部含水量較高,若不及時加工處理,很容易黴爛變質,嚴重影響藥材質量和臨床中的療效及藥農的經濟效益。所以,除少數品種鮮用外,大部分藥材需要在產地進行初步加工,以保證藥材的質量,便於儲藏和運輸。但由於中藥材種類繁多,品種規格要求不一,臨床藥用的部位不同,全國各地傳統習慣的加工方法各異。
所以,根據目前國家制訂並實施的《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AP)的有關標準,結合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之經驗,就中藥材採收後必須進行的初步加工方法分述如下,以供參考。
根莖類中藥材
1.分級:將藥材的地下部分採收後,按不同大小進行分級,以便於加工,如地黃、元胡、貝母等。
2.清洗:將藥材按大小分級後,洗淨泥沙,除去殘留枝葉、蘆頭和鬚根。也可不水洗,只除去不能藥用的雜物和劣質部分,待其幹後泥土自行脫落或在乾燥過程中通過搓、撞除去泥沙。
3.刮皮:分級清洗後的中藥材根莖,需要去皮的,應趁鮮及時刮去外皮,然後晾乾,使顔色潔白,防止變色。
4.切片:對於質堅不易乾燥的粗大根莖,應在採收後洗淨,除去殘莖和毛須,趁鮮切成薄片曬乾,如大黃、玄參、葛根等。
5.燙:對一些肉質、含水量大的塊根、鱗莖類藥材,如太子參等採收後應放入沸水中浸燙片刻,然後再撈出曬乾。通過沸水燙,可使細胞內蛋白質凝固,澱粉糊化,破壞酶的活性,促進水分蒸發,利於乾燥,並可增加透明度,但要注意水溫和時間,可根據塊莖大小,靈活掌握浸燙溫度和時間,千萬不能燙得太熟,以免影響質量。
6.蒸:有些中藥材採收後須進行蒸煮,然後再曬乾或烘乾,如玉竹、天麻、何首烏等。
7.熏:對於一些粉性程度較高而需要久存儲藏保鮮的中藥材品種,為了防止蟲蛀、變質,在乾燥前可用硫磺熏蒸,以加速乾燥、防止黴爛。簡易的硫磺熏蒸,可在室內外將藥材堆積,中間放盛硫磺容器,點燃硫磺後密閉,一般須熏蒸24~48小時,以熏透、熏勻為度。適宜熏硫的中藥材品種有山藥、澤瀉、白芷等。
皮類中藥材
以皮入藥的中藥材品種一般採收後按規格趁鮮切成一定大小的塊或片,然後直接曬乾。也有些皮類藥材採收後趁鮮立即刮去外皮再曬乾,如牡丹皮、黃柏等。還有些皮類藥材採收後要經浸燙處理,如杜仲、厚樸等,要先放入沸水中稍燙一下,取出疊放,讓其發汗,待內皮層變為紫褐色時,再蒸軟刮去外皮,然後切成絲、片或卷成筒狀,最後曬乾或烘乾。
以花入藥的中藥材
花類藥材採收後一般可放置在通風處攤開陰乾或放在陽光下直接曬乾,也可在低溫條件下快速烘乾。但應保持其顔色鮮豔,花朵完整,並注意防止有效成分的散失,要保持濃厚的香氣,如金銀花、西紅花、旋覆花等。
果實和種子類中藥材
一般果實採收後可直接曬乾,但有的還須烘烤熏蒸,如烏梅等;還有些要切成片曬乾,如枳殼、木瓜等;另有些以果皮入藥的中藥材,要先將果實切開,除去果瓤和種子後再曬乾,如瓜蔞皮、陳皮等。對於以種子入藥的中藥材品種,一般當莢果變黑褐色時採收。有的品種須分批採收,有的可一次收穫,運回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將種子曬至全乾即可,如決明子、王不留行、蔓荊子等;有的品種須帶果殼一起乾燥儲藏,以保持有效成分不散失,如砂仁、連翹、梔子等;有的需要在乾燥後打碎果殼,取出種仁再曬乾入藥,如酸棗仁、杏仁、桃仁等。
全草和葉類中藥材
全草和葉類藥材品種多含揮發油成分較多,採收後宜放在通風處陰乾或晾乾。在未完全乾透前要綁紮成小捆,然後再晾至全乾,以免一次性全乾燥後再捆紮易碎,如大青葉、紫蘇、薄荷等。有些品種可直接曬乾,如金錢草、穿心蓮、白花蛇舌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