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兒童常見病家庭護理
中成藥治療小兒厭食症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中成藥內治法
1.積滯傷脾型:主要表現為面黃肌瘦,毛髮稀疏,精神不振,困倦喜臥,脘腹脹滿,或食則嘔吐,手足心熱,煩躁易怒,口乾,夜寐不寧,大便溏薄或乾結,小便黃濁如米泔,舌苔濁膩,脈滑細。當以消積理脾為治,可選用肥兒丸,每次6g,每日3次;複方雞內金片,每次3片,每日3次;江中健胃消食片,每次3片,每日3次;麥芽片,每次3片,每日3次。
2.蟲積傷脾型:主要表現為面黃肌瘦,毛髮稀疏,精神不振,困倦喜臥,脘腹脹滿,時或腹痛,疼痛位於肚臍周圍,大便常規檢查可發現蛔蟲卵,舌淡苔薄,脈細弱。當以健脾消食殺蟲為治,可選用驅蟲消食片,4歲以下兒童每次1~2片、5~8歲兒童每次2~3片、9歲以上兒童每次4~5片,均每日2次;烏梅丸,每次3g,每日2次;使君子丸,每次3g,每日2次。
3.脾虛氣弱型:主要表現為面色黃暗無華,形體枯瘦,發結如穗,精神萎靡,目光無神,納呆厭食,睡臥露睛,脘腹脹滿,或有低熱,大便完穀不化,尿如米泔,舌質淡紅,唇淡苔膩,脈濡細而滑,指紋淡紫。當以益氣健脾消積為治,可選用參苓白朮散,每次5g,每日3次;黃芪精顆粒,每次5g,每日3次;補中益氣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支;參耆五味子糖漿每次10ml,每日3次。
4.氣血兩虛型: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唇乾口渴,頭大頸細,骨瘦如柴,腹部凹陷如舟,發育遲緩,神疲困倦,睡臥露睛,哭聲無力,納呆厭食,大便溏泄,脈細弱無力,指紋淡。當以益氣養血為治,可選用八珍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複方阿膠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阿膠當歸合劑,每次10ml,每日3次。
中成藥外治法
1.傷濕止痛膏:吳茱萸適量,研為細末,用米醋或蛋清調為糊狀,外敷肚臍處,再用傷濕止痛膏固定,一般貼後1~4小時可止嘔。可溫中健脾。
2.藿香正氣水:吳茱萸適量,研為細末,用藿香正氣水調為糊狀,外敷肚臍處,再用傷濕止痛膏固定,每日1換,連續2~3天。亦可溫中健脾。或取紗布一塊,用藿香正氣水浸透後取出外敷肚臍處,再用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1換,連續2~3天。可溫中止嘔。
3.山楂丸:取本品1~2粒,研為細末,用米醋或蛋清調為糊狀,外敷肚臍處,再用傷濕止痛膏固定,每日1換,連續2~3天。可健脾消食。
4.小兒健脾貼膏:每晚洗浴後,取本品1張,外貼於肚臍處並固定,每2日換藥1次,連續3~5次。可健脾消食。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胡獻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