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毛嘉陵先生專欄

上一則 | 下一則
科學概念的“再認識”


資料來源:毛嘉陵先生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毛嘉陵
  無論從學科關係上,還是從學術借鑒、技術應用上,都很難將霍金理論與中醫藥學聯繫在一起,但如果換個角度,將二者作為東西方兩種學術的不同境遇聯繫起來作一番考察,也許還是能從中找到一些話題來討論。
  
  霍金是英國康橋大學具有極高學術地位的“盧卡遜數學教授”,由於他與彭羅斯一起提出了“黑洞”理論,1988年獲得了沃爾夫物理獎,並因此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被譽為“當今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傳人”,而真正使他風靡世界的是他寫的那本小冊子《時間簡史》,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賣出了2500萬冊。霍金雖然獲得了很多很高的殊榮,但很遺憾的是,他的那些異常“神聖”而深奧的理論,卻幾乎就是一個難以獲得驗證的“預言”、“假說”,難怪有人戲稱其為“一顆空對空導彈”。據說,霍金理論如能得到驗證,霍金可能早已獲得諾貝爾獎。
  
  由此,引出了一個有趣的話題,沒有得到驗證的霍金理論,為什麼能獲得如此巨大的“肯定”和“榮譽”?而經過了幾千年無數人體驗證的中醫藥學,又為何難以獲得“共鳴”和“認可”?西方科學提倡的“客觀真實性”、“可重複性”的原則又到哪裡去了呢?我們無意也沒有足夠的學術能力去責難霍金及霍金理論,同時,我們也知道科學研究需要“幻想”、“預言”和“假說”,但問題是無論多美好的“幻想”、多好聽的“預言”、“假說”,在沒有得到驗證之前,都不可能具有任何實際應用價值。那麼,霍金理論又為何能被如此“吹捧”呢?這實際上是東西方兩種文明所處不同地位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人們對“科學概念”理解的局限。
  
  要客觀公正地評價中醫藥學,就不能回避對“科學”的反思和再認識。《辭海》對科學下的定義為發現和認識自然、社會、思維發生發展的知識體系,但在實際應用中,科學的概念不僅代表著一種知識體系,而且還是一種建立在西方文明背景下的對知識的“評價標準”。這個標準強調要以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知識為學術基礎,以原子論、機械論、實驗、定量、現代邏輯等方法論為思維方式,具有數量化、可重複性等特點。
  
  由於複雜的歷史變遷,西方現代文明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強勢地位,一切似乎都應以它的標準來評判,如果不符合以上學術基礎和思維特徵,就不予認可。甚至由於現代科技手段的局限,一些無法認識的東西都被統統列為“非科學的”、“不符合標準的”、“待驗證的”。如現代化學藥品檢測技術面對中藥複方束手無策時,它不去找自身檢測技術局限的原因,而是草率地認為中藥沒有“可控性”、“穩定性”,並要求中藥研發儘量以單味藥或少味藥為“宜”。複方應用是中藥的一大優勢,如果仍然固執地推行這種“科學標準”,那麼中醫藥治病的特色和療效將蕩然無存。
  
  這種學術“霸權”思想難免會使那些看似科學的評判標準出現偏頗和不公平,只要是在西方文明基礎上產生的東西,即使存在不完善甚至不符合最基本的“可驗證性”原則,也能大行其道。如不具“可驗證性”的霍金理論也仍然可以作為一種“科學”來傳播,而中醫藥學這種經過驗證且具有相當可重復性的醫學成就,只是因為沒能用現代科學概念來轉換它、沒能用現代通用的科學術語來描述它,仍然難以在世界上順利推廣。這就是霍金理論與中醫藥學學術地位差異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們承認現代西方文明對當今世界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正是這種貢獻才使其在與東方文明的競爭中取得強勢地位,但處於弱勢地位的東方古代文明仍不乏閃爍著科學智慧光芒的奇珍異寶。
  
  你可以從學科分類上來認為中醫藥不屬於以數理化知識為基礎的現代自然科學範疇,但你絕對無法否認中醫藥學的科學性。因此,準確地講中醫藥學應該是一門中國古代的科學(在後文中還將詳述),它與現代科學只是在認識解決問題的角度、方法和程度上存在一些區別,中醫藥學與現代科學技術一樣具有客觀性、唯物性和辯證法思想等重要特徵。
  
  如果一定要以數理化為基礎的知識才稱得上是科學,那麼,這個科學的概念本身就已存在問題,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中醫藥學是我國人民經過幾千年的實踐總結出來的認識疾病和健康發生發展規律的一個知識體系,具有較為完善的系統理論和確切的臨床療效,因此它符合“科學”的基本定義。既然是科學,就要講“標準”,中醫藥治病有沒有個“準”呢?雖然中醫藥的辨證施治有一定的靈活性,但這個靈活性也是有“章”可循的,如果沒有標準,沒有認識到疾病診治的規律性,也就不可能有任何療效。張仲景《傷寒論》的398條經文,就是一個典型的辨證施治“標準”,只是在表達方式上以文字描述為主,不同於現代科學的數位化表述,現代人掌握要困難一些而已。其實西醫除輔助檢查有數位指標外,對症狀的記載仍然要運用大量的文字描述,至少在目前仍難以做到對症狀的描述數位化。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2002年夏天霍金在北京演講中認為,目前還不太可能建立一個單一的能協調和完善地描述宇宙的理論。就此觀點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也認為:“世界是多元化的,生物具有多樣性,人類文化具有多樣性,宇宙也應該是多層次和複雜的。目前,人類剛剛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我相信物理學家們也已逐漸理解到宇宙是多元化的,因而不可能用單一的理論描述它”。這一系列具有哲學意義的論斷,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多元化的學術發展圖景,使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醫學領域也很難僅僅只採用某一套醫學體系,就能徹底闡釋和解決一切人體健康與疾病的問題,因而中醫與西醫將繼續並存下去。
  
啟 示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科學的標準、模式,也應當是多形式的。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知識體系,只要它認識到了客觀世界發生發展的規律,具有可驗證性、可重複性和真實有效性,就應承認它的科學性,享受同等的學術地位。同時,科學的觀念、科學的概念、科學的範疇和科學的標準也應與時俱進,時時更新。
  
  霍金等物理學家面對浩大的宇宙,中西醫等醫學體系面對複雜多變的人體,都只能以多樣化的方式去解讀它們。在目前世界醫藥體系中,中醫藥學雖然處於弱勢地位,在現代科技文明背景下的生存發展,更具艱巨性和複雜性,但它擁有獨特的學術理論體系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在今後相當時期內不可能被其他醫學體系所取代,因而必須在建立自信的基礎上,更加堅定不移地按照自己成功地運行了幾千年的軌道繼續走下去。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