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壇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專家論壇 > 保定市第一中醫院專欄
針炙治療子宮肌瘤
資料來源:保定市第一中醫院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針炙治療子宮肌瘤
保定市第一中醫院 張亞平醫師
(一) 概述:
子宮肌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可生長在子宮任何部位,可為單個球形突性腫塊或大的瘤體上附有小的子瘤,但常為散在性的多個分佈,小者直徑數毫米,據報導大者重達30磅,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肌瘤,屬於良性,多發生於中年婦女,據屍體解剖統計,35歲以上婦女的20%有子宮肌瘤,由於很多患者肌瘤較小無臨床症狀,不能發現,所以臨床統計發病率僅在8%左右。
一、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現代醫學尚未詮釋其病因,但一些事實說明肌瘤可能與長期雌激素刺激有關:
1.肌瘤一般僅見於初潮後婦女,且絕經後肌瘤的逐漸萎縮。
2.妊娠時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
3.肌瘤常併發子宮內膜增生。
4.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長。
中國醫學認為,子宮肌瘤屬於癓瘕的範疇,它的形成與肝氣鬱結,氣血凝滯,痰濁內阻有關。
二、 子宮肌瘤的發病年齡:臨床統計顯示,月經初潮之前絕少發病,絕經後肌瘤的發病率迅速減少,甚至原有肌瘤亦於絕經後萎縮,所以發病年齡14歲-49歲之間,尤以35歲左右的中年婦女發病率為高。
三、 哪些人易患子宮肌瘤:除上述高發年齡段的婦女易患外,接受雌激素治療的婦女,多次妊娠者,性情抑鬱者,嗜食肥甘厚味者易患子宮肌瘤。
(二) 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
子宮肌瘤的典型症狀為月經過多,和繼發貧血,但有不少患者無自覺症狀。肌瘤的症狀取決於其生長的部位,並與瘤體的大小有關。
1、 肌壁間的肌瘤:位於肌壁內,周圍為肌層所包圍,臨床最為多見,約占60-70%,瘤體較小時無任何症狀,當瘤體巨大以致宮腔長度和表面積增大時,可出現月經過多,經期延長,並伴有月經下墜感,有些能在下腹部觸及瘤塊。
2、 漿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向漿膜面發展,突出於子宮表面,與漿膜層有直接觸,稱為漿膜下肌瘤,占臨床發病率20%左右,如果帶蒂的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則引起急腹症,若肌瘤位於前壁,可以壓迫膀胱而表現為尿頻,查體有時可觸腫塊。
3、 粘膜下肌瘤:肌瘤突出於子宮內腔,與粘膜層有直接接觸,即使瘤體較小,亦能引起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可致嚴重貧血。
4、 子宮頸肌瘤:宮頸前唇巨大肌瘤可壓迫膀胱產生尿頻,或壓迫尿道引起尿瀦留,後唇肌瘤可壓迫直腸導致便秘。
歸納以上臨床表現,如果在14歲-50歲的婦女出現月經過多,經期延長,貧血,少腹部包塊,白帶異常,不明原因的尿頻或排尿困難,難治性便秘,應該考慮到子宮肌瘤的可能,儘早請婦科醫生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三) 子宮肌瘤的針炙治療
子宮肌瘤的發生與沖脈,任脈,督脈,帶脈關係尤為密切,所以我們臨床在辯證取穴的基礎上,均配合靈龜八法或飛騰八法取穴法。
1、 氣滯型:性情急躁或情志不遂,致肝氣鬱結,氣滯則血瘀,氣血鬱滯於胞宮而致本病,臨床表現為行經前後兩脅及少腹脹痛,月經不調,急躁易怒,善太息,口苦,脈弦,舌質暗或有瘀斑。辯證取穴,肝俞,膻中,陽陵泉,太沖,子宮穴。上用呼吸補瀉法之瀉法,靈龜八法取穴平補平瀉。
2、 血瘀型:多因經期產後,餘血未盡,或為情志傷,或為外邪侵淫,或因房室不節,而致瘀血內停,滯積成癓瘕肌瘤。臨床表現為:行經腹痛,淋漓不斷,經血暗紅有血塊,面色晦暗,舌質暗紅有瘀斑,脈沈細或澀。治法以破血化瘀,散結消為癓主,取血海、膈俞、子宮、合谷均用瀉法,氣海、關元用補法,靈龜八法取穴補平瀉。
3、 痰濁蘊結型:平素嗜食肥甘粘滑之品,損傷脾胃釀生痰濁,流經胞宮,交結氣血,聚而為癓。表現為白帶量多,粘稠,形盛而氣弱,舌質淡胖有齒痕,或伴瘀斑,舌苔滑膩,脈滑,治以化痰除溫,消癓散結,補脾俞,陰陵泉,中脘,足三里,瀉豐隆,子宮,血海,飛騰八法取穴,補上瀉下。
4、 虛實錯雜型:多在上述證型基礎上發展而來,由於久治不癒,氣血損傷已極,患者表現面色蒼白,神倦無力,氣短懶言,肌膚甲錯。氣、血、痰濁互結於內,剛強難化,而腹部癓塊堅硬,推之不移,按之不散,舌質淡暗,有瘀斑,舌苔水滑或乾燥無苔,脈滑弦或澀治當補益養血,理氣活血化瘀,艾炙百會,神厥,氣海,足三里,針刺血海,豐隆,膈俞,平補平瀉,子午流注之納子法,補脾舒肝,靈龜八法取穴平補平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