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毛嘉陵先生專欄

上一則 | 下一則
事業發展的“瓶頸”


資料來源:毛嘉陵先生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毛嘉陵
  中醫藥“獨佔”我國醫療市場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然而近百年來現代醫藥的迅速擴張,已奪去大部分醫療市場份額,從國家衛生主管部門最新公佈的全國衛生統計資料也可證明:西醫人員558.39萬人,中醫40.72萬人,中醫占11.4%;西醫院1.68萬個,中醫院0.26萬個,中醫占15.47%。在一些發展得比較好的中醫院的盈利專案中,西醫專案卻佔有相當大的比例,照此滑下去,要不了多少年,中醫醫療的市場份額將趨於零,可以這樣說:“中醫藥發展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難道中醫藥的市場競爭力真的就如此脆弱了嗎?除現代醫藥迅速發展將不斷加劇醫療市場的競爭等客觀因素外,中醫藥人才的“異化”、中藥材的“變種”和中醫藥評價體系的“西化”,已成為嚴重制約甚至阻礙中醫藥發展的三大“瓶頸”,概括起來就是三個“缺乏”。
  
瓶頸一:缺乏優秀人才
  中醫藥目前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與近幾十年來的中醫藥教育的失誤有很大關係。從表面上看,中醫藥教育在短短的幾十年就從跟師帶徒單體式“傳宗接代”過渡到高等院校的大規模“批量生產”,的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這些人才產品中有多少是能夠熟練掌握中醫藥技術的高級人才呢?有人說中醫藥人才一代不如一代,其實並不是這些人才的智商不高,而真正的原因卻是我們的教育體系出現了問題。
1.錯選人才“種苗”
  中醫藥學在基本知識構成、學術思想、思維方式上,都不同於以數理化為學術基礎,以原子論、機械論、實驗、定量、現代邏輯為思維特徵的現代科學知識體系。不同的知識體系,應有不同的學習和研究方法,然而近幾十年來中醫藥大學生都是從為培養現代科技人才的高初中畢業生中選拔出來的,由於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知識這兩種知識體系存在“不相容性”,很難改變學生已初步形成的認識觀和思維方式,因此不少學生對中醫藥教育產生強烈的抵觸,在學習中對中醫藥知識懷疑,在臨床中對運用中醫藥技術治病缺乏信心。

2.不盡合理的課程設置
  國家鼓勵發展傳統醫藥和現代醫藥。在西醫院校中,課程設置能保持以西醫為絕對核心的完整教育體系;但在中醫院校中,對中醫的課程設置卻只能保持相對的多一些,似乎已找不到一所純粹的中醫藥高等學府。哪一所不是“中西混雜”?

  大學本科教育應當以相對成熟的知識體系傳播為主,如果將仍存在相當距離且在思維方式上十分衝突的中西醫兩種知識同時向學生灌輸,必然容易引起學生的思維混亂,加之這些大學生是從已接受過現代知識體系訓練的大學生中選拔出來的,因此在遇到學習思維衝突後很自然地就站到西醫的角度來看問題,極易失去對中醫藥獨有的學術思想、思維方式的認同、理解,因而很難學習領悟中醫學的知識精髓,更不可能運用中醫藥獨有的學術語言、思維方式來進行知識創新和指導臨床實踐。接受過這種“中西混雜”教育的不少學生,在面對病人時首先想到的這是西醫的什麼病,往往忽略甚至丟棄了中醫藥最為重要的“辨證施治”。不辨證施治的中醫師治病能有療效嗎?因此有人評價現在的中醫大學生是“中醫不精,西醫不通”。

  本文無意反對中醫的現代化高等教育,而是認為應調整不合理的課程設置,目前的這種狀況已嚴重影響中醫藥知識的有效傳授。
  
瓶頸二:缺乏優質藥材
  由於現代環境的污染、農藥的大量使用,藥材變性,農藥、重金屬殘留量增加,使中藥質量出現了嚴重問題。野生藥材數量減少、瀕危動植物藥材的保護、優質藥材作為資源的“優先”出口,使藥源更加局限。不法商販的唯利是圖,更加擾亂了中藥材市場的發展。據國家藥監局2001年11月21日發佈的“全國中藥材專業市場監督抽驗情況”的報告,對全國17個藥材市場的5122個門店、攤位,1327批樣品,167種藥材,按《中國藥典》2000版及相關標準檢驗,結果678批、109個品種不符合規定,情況較好的河北安國藥材市場的不合格率也高達25%。主要存在偽品(如用小米染黃偽造菟絲子等)、劣品(如嚴重走油的火麻仁、柏子仁,莖多鉤少的鉤藤等)、摻假(如帶梗、葉的金銀花)、栽培質量變差(如變粗大、白心的丹參等)。

  藥材質量難以保證,怎能穩定地發揮中醫的臨床療效?又怎能確保用藥的安全有效?

瓶頸三:缺乏合適的評價體系
  在世界上我國是最重視傳統醫藥的國家,雖然已初步具備了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但其基本構架和評價方式卻是在西醫藥的“影響”下形成的。無論中醫醫療還是中藥產品,都要接受這種難以突出中醫藥特色且並非十分合適的管理。

  在這種評價方式和管理體系的影響下,一些中醫院不在發展中醫醫療上下功夫,卻在不同程度上積極擴大西醫專案的經營,以致在不少中醫院的盈利中西醫占了多半。同時,還要求中醫人員強化西醫知識,將那些西醫基礎不好的中醫師送去“進修”、“提高”,還美其名曰“要具備醫學的基本知識”。須知,中西醫學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醫學體系,中醫師須具備的知識首先應該是中醫藥理論和與之相關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這種情況多年來不斷蔓延,不僅導致了中醫醫療整體水平的下降,而且更為嚴重的是,它反過來又影響了中醫藥的教育和中醫藥學生的就業,使本已問題嚴重的“中西混雜”的現代中醫藥高等教育,找到了存在和延續的理由,因而有個別中醫學院院長也認為,中醫學生不學西醫在醫院裏能行嗎?中醫藥教育管理者們在接受了這種錯誤信號的影響後,在他們管理的學校中還能培養出精通中醫藥技術的人才嗎?

  既然要發展中醫藥事業,就應遵循中醫藥行業發展的基本規律,本著科學、客觀、公正的原則,制定出有利於突出中醫藥特色的政策法規和評價審批體系,使中醫醫療和中藥產業能夠健康地發展。
  
啟 示
一、中醫藥的發展,人才培養是關鍵。如果培養的中醫藥人才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都不能認同和接受,那麼,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寄希望於他去搞好中醫藥的繼承和創新工作?如果不從中醫高等教育的理念、課程設置、學生來源上進行深刻的反思、調整,不僅難以培養出真正精通中醫藥的高級人才,也許還會不斷培養出中醫藥的“掘墓人”,這根本不利於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因此應參照藝術院校的方式,儘快開辦中醫學院附中,在中小學健康課程中加入中醫內容,編印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中醫藥科普圖書畫冊,“中醫藥教育,也應當從娃娃抓起”。

二、嚴格貫徹執行《藥品管理法》,積極推廣實施GAP,加大中藥材市場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製售假藥、劣藥的不法企業和商販,保證中醫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使廣大患者能夠吃上放心藥。

三、應開展國際執業中醫師、國際執業中藥師、外國留學生從業資格、國際傳統醫藥考試、中藥產品質量等一系列認證,並制定權威的國際中醫藥臨床診斷標準、治癒標準。

結 語
  在新舊世紀交替之際,本文作者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歧黃傳人,出於對中國傳統醫藥文明的崇敬和歷史責任感,經過數日的“冷冷”思索,終於將多年來對中醫藥發展問題的若干思維片段“串接”了出來,拼湊成了這篇萬餘字的“一家之言”。

  由於本人的能力有限,每每完成寫作任務都很吃力,因而通常在寫完一篇稿件後,總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感。然而這次卻始終輕鬆不起來,反而愈覺心情沈重。

  中醫藥在歷經數千年的風雨磨礪、邁進20世紀後,卻受到了來自現代科技的猛烈撞擊和挑戰,中醫藥將何去何從?這確實是一個已經折磨了我們幾十年也還未找到解決方案的問題。然而在這些問題還沒有搞清楚的時候,更猛烈的知識經濟巨浪又向我們撲面而來,全球經濟正朝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這是誰也無法阻擋的世界發展大趨勢。因此在今天跨入21世紀時,我們必須對爭論了幾十年的中醫藥發展問題來一個“大盤點”,否則仍然帶著“無聊的學術話題”和“徒勞的科研努力”,已難以再在這個世界上快樂地“活著”。

  炮製這篇“一家之言”,其初衷是希望我們能夠更加務實地研究中醫藥的發展問題,以少一些民族情結、多一些客觀理智的態度,來看待作為科學技術的中醫藥。

  我願以本文作為“學術批判資料”奉獻給同道,同時我也願虛心接受大家的批判。本文所言,大家可以認為這是“嘩眾取寵”,但只要不被認為是在搞“惡作劇”,我也就滿足了。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